首页

广州伊轩女王

时间:2025-05-24 22:09:02 作者:(乡村行·看振兴)青年赋能资源加持 浙江乡村“过客”变“留客” 浏览量:72718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被国际认同理解?”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建议,从战略高度谋划构建新时代国家文化形象标识体系,助力文化符号对外传播。

  舒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一系列重大活动为契机,向世界讲述中国开放包容的理念。文艺工作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也推出了一批体现新时代中国精神力量和价值观的作品。“比如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亮相的大型景观艺术作品《丝路金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赵州桥为原型而创作,凝聚了‘五大特性’的巨大能量,获得了国际主流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符号,为建设构建国家精品文化形象标识提供了一个实践案例。”舒勇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构建国家精品文化形象标识的重视和研究,集中力量推出一批能彰显中国气质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舒勇认为,构建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标识,这项工作与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外交等密切关联,应加强对构建国家文化形象标识的重视和研究,明确其在党和国家文化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定位,将打造新时代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作为重要文化战略,作为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力抓手,推出一批能凸显中华文明精髓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舒勇说,对外文化传播是长期、复杂的工作。构建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标识需要有丰富的内涵支撑,不仅要推出标识,还要通过一系列配套推广方案,带动标识“走出去”,让世界感知、熟知。

  “以国家力量集中主流媒体,全面系统地对能彰显新时代中国气质的国家文化形象标识等新的文化成果进行持续传播,在不断地传播与反复使用中,让这些文化标识深入人心。”舒勇建议,应对具有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代表新时代精神的作品做出认定、推广,让其得到可持续性和系统性使用发展,不断宣传国家文化符号,积极为国家文化符号传播使用提供场所、场景,使其扎根基层沃土,润化民心,成为提升对外传播效率的有效途径。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国首个农业通用大语言模型发布

中美科学家联手揭谜:现代鸟类起源可追溯至恐龙时代

本次活动,台盟上海市委会邀请了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作了题为《孤儿的历史与历史的孤儿——台湾人的祖国认同》的报告。

最高法:去年对涉违反“三个规定”的法院干警追责问责2500余人次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韦朝晖认为,南北互动话题持续升温,串联起各民族特色文旅资源,是一次富有深意的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实践。

巴西瑞安商会举办庆中巴建交50周年暨三八妇女节联欢活动

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北线船闸检修工期45天,主要检修项目共39项;葛洲坝一号船闸检修工期40天,主要检修项目共18项。

住房交易税收优惠政策实施5日 36.4万户购房家庭累计减免契税84亿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